內容簡介
繼卡內基《人性的弱點》、席爾迪尼《影響力》後,
又一「個人成功學」鉅作
壓迫是獨裁者的作為,控制只能算是管理;真正的領導,在於影響!
人人皆有影響力,只要用對方法,誰都可以成為意見領袖!
影響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。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、跟隨自己的指導、加入自己的團體、分享自己的喜悅、購買所推薦的商品和服務……人們就是這樣透過不斷的相互影響以塑造結果。如果能懂得善用影響力的技巧,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將無往不利。《影響力的要素——如何讓人對你心悅誠服》要告訴你何謂影響力、影響他人的方式,以及如何發揮有效的影響力。
想要有效影響別人,必須懂得通融,擁有敏銳觀察,以及對他人及其文化的深度認知。作者貝肯從二十年的長期研究中,為讀者清楚揭露:
.影響力不是少數菁英獨有的能力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不間斷的練習,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技巧。
.他人為何願意被我們影響,又為何拒絕被影響。
.在何種情境下用哪種方式影響他人才有效果。
.我們如何避免遭到他人的懷疑、排斥與反抗。
.我們如何評估他人對於影響的反應與態度。
.一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益,我們該如何選擇不同的影響力技巧?
.如何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群體影響他人,並導出我們所想要的結果?
書中包含許多練習和實例,清楚列出十種最常用的影響方法:講理、以法為據、動之以情、閒聊交際、請教諮詢、訴諸價值、為人表率、交換、直述、結盟,還有四種不當的影響方式:迴避、操弄、恐嚇、威脅。運用正派技巧不僅能讓他人欣然地支持你,更能得到友情與尊重。
相互合作的時代,擁有好的影響能力將幫助你與他人,成就出更好的生活、事業與理念傳達,本書將助你一臂之力!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泰瑞.貝肯 Terry R. Bacon
是光輝機構(光輝國際公司的卓越研究中心)的資深合夥人與學者。三十多年來,他為全球企業提供領導、管理、商業發展以及人際關係技巧上的諮詢。1989年,他創立高階管理者培訓公司:國際知識學院,2008年由光輝國際顧問公司收購。
貝肯於1969年從美國西點軍校取得工程學士學位,1977年從美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。他曾在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、芝加哥大學、史丹佛大學、哈佛商學院研究商業與管理。他是位多產的作家與演說家,獨自撰寫或與人合寫了包括《權力的要素》(The Elements of Power)在內的上百份書籍、文章、白皮書和研究報告。從2007年到2010年,《領導卓越》(Leadership Excellence)雜誌都將他評選為「世界百大領導力思想家」。
譯者介紹
洪慧芳
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,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,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,現為專職譯者,從事書籍、雜誌、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。Blog:cindytranslate.blogspot.tw/
目錄
推薦序 影響力完全解放的時代
自序
前言
第一單元 讓人心悅誠服
第一章 影響力的根本
第二章 影響的方法
第二單元 合乎道德的影響方法
第三章 聽我說分明:講理與以法為據
第四章 相信我:交換和直述
第五章 尋求共通點:閒聊交際和動之以情
第六章 你怎麼看? :請教諮詢和結盟
第七章 尋找啟發:訴諸價值及為人表率
第八章 提升影響力:如何變得更有影響力
第三單元 影響的黑暗面
第九章 我不想:迴避
第十章 每分鐘都有傻瓜誕生:操弄
第十一章 以威嚇方式致勝
第十二章 讓他們甭想拒絕:威脅
附錄A 權力來源、影響方法、影響技巧的定義
附錄B 全球影響力研究
自序/導讀
推薦序
影響力完全解放的時代◎莊豐嘉(新頭殼新聞網總製作)
媒體人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?絕非只是傳遞資訊而已,而是透過資訊和知識的傳播,影響一個社會、甚至國家。我們可以說,媒體就是無時不刻、想方設法影響他人的一個行業。網路時代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影響,不計其數,媒體如何能夠建立真正具有權威的公信力和影響力,自然面臨了更嚴苛的考驗。
如何有效發揮影響力,本書揭開了神祕的面紗,令人感到振奮。作者泰瑞.貝肯(Terry R. Bacon)在書中雖然討論的是個人,但他提到幾項提升影響力的主要來源如:人脈、知識、聲譽、個性和表達力,顯然更適用在網路時代的社群影響力。應該說,不只是適用,而是在網路社群中,這些技巧對影響力的施展,將更為大放異彩。
尤其在獨立媒體和公民新聞崛起的此際,這些新媒體,既不具有主流媒體的傳統優勢,又必須和廣大的網民建立合理而密切的信任關係,從無到有,格外艱辛。幸運的是,社群世界中的媒體特質,和個人特質可說沒什麼兩樣。
麥克魯漢(Marshall McLuhan)曾經說過:「訊息即媒體」。如今,每一個公民都是一個媒體,可以想見,這個時代也將是影響力獲得完全解放的時代,你必須去影響他人,也隨時受到他人的影響,而且是分分秒秒在相互影響,因為行動手機也透過電子郵件、LINE和facebook隨時提醒新的資訊。
當我看到書中寫著:「『你需要為自己創造出需求,把工作做好,就可以為自己創造需求。』聲譽就是這樣累積的。你持續把工作做好,大家就會注意到並且口耳相傳。」這段話對於一個具有理想性格的網路媒體工作者而言,真是莫大的鼓舞。
但影響力的本質並不只是如此。現在的媒體或個人,無法像傳統媒體那樣躺在報架上等著被挑選,或是等著遙控器被打開;而是必須主動出擊,傳播資訊,影響決策。如今,從臉書而來的讀者,往往比直接到新聞網站的讀者還要多。這就是一個明證。
所謂「政治是你不想理他,他也會來理你。」同樣的,你就算不想影響他人,但你也應該知道,你是如何被影響的。
各界推薦/推薦序
李怡志(Yahoo!奇摩媒體發展管理部總監)
莊豐嘉(新頭殼新聞網總製作)
劉必榮(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、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)
謝文憲(商業周刊專欄作家、環宇電台主持人)
羅文嘉(水牛書店社長)
影響力推薦(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)
內容試閱
影響與權威
如果發揮影響力的人有合法的權威要求別人做事,即使對方不是自願受到影響,這種影響力也算是道德的。我們在多元的社群架構中生活與工作,例如家庭、家族、社區、州與國家、企業、團隊、部門、事業單位等等。在這些社群結構中,我們賦予某些人領導團隊、統籌規劃、決策、分配任務、擔任對外代表、裁決糾紛、執法、維護團隊價值觀的合法權力。這些人憑藉其角色或地位,對我們有合法的權力,我們不見得凡事都會想聽命於權威,做他們希望我們做的事情,但是在不想因違抗而付出代價下,我們通常會順從權威(在我的上一本書《權力的要素》中,我稱這種合法的權威為「角色權」﹝role power﹞)。警車開到我車後,示意我靠邊停車,我遵照指示。停好後,警官過來訓誡我,遇到「停車再開」的標誌必須完全停車後再開,我專注聆聽,之後乖乖接下罰單。我不想聽訓誡,也不想吃罰單,可能也覺得我根本沒違法,但警官有合法的權威影響我,即使我可能覺得他的手法充滿了強制性,但我還是接受了。
我們常用合法權威來影響他人(這種影響稱為「以法為據」)。以法為據通常有效,但是使用過當時就可能適得其反,尤其是用在抗拒權威者的身上。古往今來,很多領導者和統治者使用合法權威,迫使百姓或追隨者聽命於他。幾個世紀以前,教會、城邦、軍隊採用的指揮控制法,就是從社會賦予領導者的體制權威演化而來的。不過,時代變了,如今大家即使覺得掌權者是合法的,也比以前更為抗拒合法的權威,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的人民。在商業界更是如此。誠如哈佛大學的約翰.科特(John Kotter)所言:「想單純依靠來自地位的權力發號施令,藉此掌控他人,是行不通的,因為第一,管理者需要依賴一些他們沒有正式職權掌控的人;第二,在現代的組織中,幾乎沒有人會因為某人是『老闆』,就一味地接納與完全服從他的無盡要求。2」
在工業革命之前,多數人是農民或從事農業相關的工作,是所謂的棕領勞工。到了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,隨著已開發國家的工業成長,愈來愈多人從農村移居城市,多數人變成藍領勞工,在工廠及店鋪裡勞動,建造推動工業化的基礎設施。到了二十世紀末,隨著已開發國家從工業化邁入資訊經濟時代,教育程度較高、更專業的白領勞工應運而生。彼得.杜拉克(Peter Drucker)稱他們為「知識工作者」,這些知識工作者希望有人領導他們,而不是對他們發號施令。所以使用威權影響勞工並不怎麼適用在知識工作者身上,他們可能會遵守,但最終還是會對威權充滿怨懟。在如今的人才爭奪戰中,他們不需要為專橫的老闆或公司賣命,大可跳槽,另尋天地。即使老闆有合法的權威使用指揮控制法,但知識工作者比較喜歡不耍威權的影響方式。
傑伊.康格(Jay Conger)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中提到:「管理者以發號施令的方式管理員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如今的企業大多是由跨部門組成的團隊負責經營,團隊中有『嬰兒潮世代』及其後輩『X世代』,新生代大多無法忍受不容質疑的權威。3」誠如康格所言,現在領導者的工作大多是透過影響力合作完成的,而不是靠權威強迫完成的;是激勵大家投入,而不是要求大家非做不可。在這個日益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,全球企業的領導者、跨國經理人和專業人士必須熟悉,如何在不用權威的狀況下發揮影響力。
全球權力與影響力的研究
我從一九九○年開始在國際知識學院(如今併入光輝國際顧問公司)研究權力和影響力。我以文獻評論、客戶訪談、初步調查為基礎,設計了一套權力與影響力的架構,裡面包含的項目包羅萬象但互不重...
留言列表